Android JDK 7签名问题

前一阵要发布一个新Android版本,在发布的前一天晚上,QA突然跟我汇报说无法在一些Android设备上安装apk。看了下logcat说是INSTALL_PARSE_FAILED_NO_CERTIFICATES

百思不得其解中,想起前不久刚在Jenkins上把Java 6升级到Java 7(终于!)来编译Android app。Google了一番,发觉原来是用来给apk签名的jarsigner在Java 7中默认使用SHA-256和SHA256withRSA算法,而Android还没有完全支持,需要在用jarsigner的时候指定MD5withRSA为签名算法以及SHA1为摘要算法即可。比如如果是Maven作为build system的,在maven-jarsigner-plugin中的arguments节点里设置就行了。

<arguments>
    <argument>-sigalg</argument><argument>MD5withRSA</argument>
    <argument>-digestalg</argument><argument>SHA1</argument>
</arguments>

在Android项目中启用ProGuard

最近不得不面对Android 65k method limit问题,所以启用ProGuard来除去一些没有被调用到的方法来降低被引用的方法总数(referenced method count)是一个不错的暂时的解决办法。

启用ProGuard
如何启用其实非常简单。如果项目是用Maven作为build system的,在app项目的pom文件里的android maven插件的节点下加入:

<proguard>
    <skip>false<skip>
    <config>proguard-project.txt</config>
</proguard>

proguard-project.txt即是配置文件,待会儿会详细讲。如果是Gradle的话,可以在buildTypes里加入1

runProguard true
proguardFiles file('proguard-project.txt')

启用后,每次build一般都会生成四份文件,dump.txt/mapping.txt/seeds.txt以及usage.txt。

  • dump.txt:包含了最终在.apk文件里的类结构
  • mapping.txt:如果启用了混淆代码的话(默认是开启的),这个文件里会列出原来的类/方法/成员的名字与混淆后的对应
  • seeds.txt:列出了没有混淆的类及其成员
  • usage.txt:列出了那些被去除的代码

配置ProGuard
在Android SDK的tools/proguard文件夹下有两个默认的配置文件,proguard-android-optimize.txt和proguard-android.txt。从文件名中可以看出一个是启用了优化另一个则是普通的配置文件。按需选择一个对一般的app来讲就足够用了。不过如果是因为64k问题而选择proguard的话,肯定也是个不一般的app,所以需要根据自己app的情况添加一些规则。这里有完整的ProGuard用法。那接下来说下我自己添加的几条规则供参考:

  • Warning: can’t find superclass/interface/referenced class:一般来讲,这是启用proguard最先会遇到的警告。这个警告说的是无法找到父类/借口/被引用的类,出现这个有可能是真的所需要的类没有被找到,需要指定包含这些类的jar的所在位置,但对于Android来说,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使用-dontwarn规则来关闭这些警告就可以,因为在Android的编译过程中会自动指定所引用的jar。
  • -dontobfuscate:混淆代码后会使debug非常困难。即是是发布的版本,如果使用Crashlytics,最后收到的crash报告也是混淆后的,还是会使debug变得非常困难。虽然可以用retrace脚本来转换混淆后的stack trace,但是这样多做一步并不是很值得。不过如果你的app因为安全原因必须要混淆代码,那也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
  • Automated Instrumentation Testing:如果你的项目里有Instrumentation测试,需要加入-keep public class * extends android.app.Application这样一条规则。因为每个测试项目会自动生成一个android.app.Application类,而ProGuard则认为这些Application类没有在任何地方被调用就自动剔除了,所以测试就没法在ci服务器上运行。这点我当时花了一天时间才最后解决的。:-(
  • Play Services:这个庞大的库本身就占用了大概两三万的方法数,虽然这个库在Android开发中算是必须的,但其实大部分都未必用得到,于是就造成了浪费。Google对于这个库有它自己推荐的规则,直接添加进来就可以。好消息是Play Services下一个版本6.5将会模块化。
  • Reflection:用到reflection的地方也是需要添加规则来保留这些类的。

Android 65k
现在我们来吐槽下这个65k问题Davlik是Android的运行时,其指令里有一个method reference index的变量,就是Davlik里最多能调用的方法数量。Android从出生到现在这个变量的大小从来没有改变过,就是16 bit,也就是令人发指的65536,从此,臭名昭著的65k限制由此而生。除了使用ProGuard外,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办法是multi-dex。

Ambitious New Android Developer

Multi-dex
随着app体积越来越大,即使用了ProGuard也还是会导致引用的方法数超过65536,于是有人就想到那我就编译多个dex文件,其中一个是主要的dex文件,然后在运行时再载入其他所需的dex。在Android新的运行时ART发布之前,这是非常繁琐低效的。随着ART的发布,multi-dex有了原生的支持,多个dex文件会在app安装的时候被编译成一个.oat文件让ART来执行,所以也不需要在运行时才载入所需的dex。而在ART之前的版本,Google也发布了支持multidex的库。详细的设置可以看这里:Configuring Your App for Multidex with Gradle。但这个归根到底还是一个hack,而且还是有很多限制,比如不怎么支持Android 4.0之前的版本,极大地增加了编译时间等等。

虽然看上去65k问题的实质很简单,但既然Google这么多年都没有能够修复,或许这真的是一个很难搞的bug。但话又说回来,随着移动领域越发地火热以及迅速地发展,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在很说不过去。


  1. Gradle指定ProGuard配置文件的时候还有类似getDefaultProguardFile('proguard-android.txt'),'proguard-rules.pro'这样的写法,直接从SDK里找到默认的配置文件再与自己项目特定的配置文件整合在一起,这点是Android Maven插件还无法做到的。

Swift初探

在前几天的WWDC上,Apple宣布了Swift这个新的编程语言。花了一点时间读了点文档玩了会儿,总结下一些值得一提的地方。因为也是刚刚接触,如果哪里有错,还请悉心指出。

  • 类型推导:既然Swift作为编译时静态的语言,大部分时候就可以由编译器推断出变量类型,于是比如就可以用var关键字来声明变量以减少拼写,增加代码的可读性。当然,在编译器无法推断出类型的时候,还是需要显示声明对象的类型。

  • 可变字符串:在JAVA/C#里,字符串默认是不可变的,即对于一个字符串对象进行修改,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而在Swift,如果是声明的变量就可以直接对其内容进行修改。

  • ..来表示一段范围:这个跟Ruby类似,比如循环就可以这样表达:for i in 0..3

  • 多个返回值:跟C#的Tuple类似,不过一般来讲在OOP里,如果需要用到多个返回值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设计不当,没有用一个类型来封装这些返回值。但又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的确这样也会比较方便。

  • 枚举类型:这次Swift的枚举类型功能强大,不仅支持Int和字符串,还支持任意类型的枚举,甚至Swift里的Optional类型也是建立在枚举类型上的。具体可以查看文档的Enumerations章节

  • 闭包:即Clousure, 也就是Lambda表达式/匿名函数/Block,无需多说了。

  • Protocol:或许对于Objective-C程序员来讲并不陌生,但其实也就是OOP里的接口。

  • 结构体和类(Struct and Class):跟C#类似,结构体一般被内存分配在栈上,而类在堆上,结构体值传递,类则引用传递。

  • 属性:跟C#类似,由编译器来生成类型的成员以及getter/setter,不过Swift在属性上还有Observer来反应值的改变。

  • 泛型:是类似C#的真泛型,不像JAVA的泛型,总是需要装箱拆箱,没有很强的类型安全,性能也相比较差。作为一门新的语言,不用考虑向后兼容,这点也是应该的。:p

  • dynamicType:Swift是编译时静态运行时动态的语言,即有些类型在运行时才确定,具体可以看文档的Dynamic Type Expression这一章节。

  • 扩展方法:跟C#类似,可以自由地扩展类型,只是语法上比C#更简洁一些。

  • Optional:就是C#里的Nullable,因为有些类型本身不支持nil的赋值,所以如果在这类类型声明的时候加上?即声明了一个optional value,比如var a: Int? = nil,这样value就是一个初始值为空的Int?类型。有些人会问那不如直接初始值赋为-1好了。但是既然给一个变量赋了一个值,就代表这个值对于程序的上下文是有意义的,而把这个变量设为nil就代表这个变量在这段程序里是暂时没有意义的。另外有了Optional之后,由于每次都需要检查是不是nil会造成if-else语句的层叠影响代码可读性,Swift的Optional Chaining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 weak和unowned关键字来表达这种情况,以便编译器在合适的时候生成代码回收对象。

总的来说,现代语言该有的Swift都包含了进去,使得写代码效率提高很多,代码也更加易读。这一点上我还是很兴奋的。至于所谓的坑,其实只是语言设计时候的各种取舍。比如JAVA的泛型之所以这么设计就是为了向后兼容,而当C# 2.0推出泛型的时候,就不考虑这一点。再比如Swift的Optional最近就一直让人很困惑受到很多人的吐槽,典型的比如这条推里写的,其实就是没有理解Optional。这条推里的代码声明了一个Optional的变量并且赋了有意义的值,却没有弄明白在if语句里判断这个变量其实是判断这个Optional的变量是不是nil,而不是判断这个变量的值(因为可能这个变量根本没有值)。

至于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照着文档写代码了。目前官方主要有The Swift Programming LanguageSwift Standard Library ReferenceUsing Swift with Cocoa and Objective-C。而这次WWDC里也有很多session是介绍Swift的,还涵盖了文档里没有介绍的一些东西,非常值得一看。全部的视频都已经在上传到了WWDC14的网站。另外有不懂的,也可以去Stackoverflow的swift-language标签下问问题或者看看别人的回答。

以上说的这些,只是基于还在pre-release的文档,所以还会有变化,但初看下来Swift是一门设计得不错的语言。尽管现在看上去只是为了开发iOS和OS X软件服务的,个人觉得不久之后或许就是一门general purpose的语言,因为这门语言本身是有这样的潜力的。另外还希望苹果能开源与Swift相关的工具,比如编译器、REPL等等。C#的编译器都开源了,厨子!

最后引用Swift的设计者Crhis Lattner的一条推:

微软更新.Net源代码检索网站

微软最近更新了查看.Net源代码的网站,.Net Framework团队也发了篇blog: A new look for .NET Reference Source

新的网站体验非常不错,搜索响应非常迅速,还支持”Go to Definition”跟”Find All References”,URL即是链接到某个assembly或者是某个文件的第几行,比如像这样:/#System.Core,或者是像这样:/#mscorlib/system/environment.cs#56。这些都是由还在CTP阶段的Roslyn API(微软的.Net compiler as service)项目构建。另外.Net源代码也可以下载下来,还附带了.sln的solution文件,方便在Visual Studio里直接查看。目前的代码是基于.Net 4.5.1这个版本的,.Net团队意思是以后网站会随着.Net重大更新而同步更新。

这次的更新,还带来了直接在Visual Studio里debug .Net代码的功能。如何在VS2013里设置可以戳这里:”How to configure Visual Studio for debugging .NET framework“。

目前,社区里也有人做了一个Visual Studio的插件,就是按F12直接转到这个网站上相应的代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Net源代码的license是MS-RSL(MS Reference Source License)。

“Reference use” means use of the software within your company as a reference, in read only form, for the sole purposes of debugging your products, maintaining your products, or enhanc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your products with the software, and specifically excludes the right to distribute the software outside of your company.

Xamarin Evolve 2013

不久前,Xamarin在德州Austin举办了第一次他们自己的程序员会议,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法现场参加。而且由于时差的问题,也错过了keynote和很多session的现场直播。

今天,Xamarin终于把第一天的keynote发布了出来。在keynote里,介绍了Xamarin从成立到现在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进军移动领域的原因,他们CTO Miguel是如何从Linux粉转向果粉的,Xamrin 2.0的介绍,F#和Async开始beta测试,新的内嵌iOS designer,以及新产品Xamarin Test Cloud。Keynote地址在这里:Xamarin Evolve 2013

重点提下Xamarin Test Cloud,这是一套自动化UI测试(Automated UI Testing)框架。因为在iOS有几个版本,还有几个不同的设备,测试会变得很繁琐。在Android平台上这个情况更加严重,不仅版本众多而且还有两三千种不同的设备。面对这么繁多的设备,在所有真机上测试你的程序变得几乎不可能。在我实际Android开发的时候就碰到过这种情况,说得夸张些就是几乎每增加一个测试的真机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而Xamarin Test Cloud正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提供他们web app,可以上传你的程序的apk(Android)或者ipa(iOS)文件,选择想要的机型然后开始测试。当然,除了web app,也有API可以嵌入到你自己的开发过程当中。

Xamarin Test Cloud

既然叫Automated UI Testing,手工点app上的各种按钮,填写各种文本框等等这类根本算不上自动化测试。Xamarin Test Cloud最令我激动的是提供了一套脚本来自动化这些测试,比如定义脚本来进行“打开app->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这样的一系列操作,然后就可以在各个设备上看到跑这个脚本的情况,多少通过了,哪些有crash,crash的话就会有相应的log,哪些反应比较慢就会给出警告,非常方便和使用。最后提一点,Xamarin Test Cloud是适用于所有Android/iOS app的,并不仅限于用Xamarin写的app。

除了keynote,会议的session部分也即将上线,非常期待。一些有意思的session更新后,我会在这里及时更新。

MonoDroid.TimesSquare发布

之前看到Square发布了一个在Android上选择日期的widget,觉得挺不错的就想着把这个小项目移植到Mono for Android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算完工了。代码库放在了GitHub上。

用法

CalendarPickerView作为custom view嵌入到layout里,像这样:

<monodroid.timessquare.CalendarPickerView
    android:id="@+id/calendar_view"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

对于layout还想多说几句。因为这个控件占用比较多的控件,所以最好给足空间。在屏幕小的设备上最好用对话框、全屏的fragment或者单独一个activity。屏幕够大的话倒是不推荐全屏显示,用一个fragment或者对话框就行了。

接着在activity/dialog里的 OnCreate 方法中或者fragment里的OnCreateView方法中,需要用一段有效的日期和当前选择的日期来实例化这个控件。比如像这样:

using Java.Util;
...

var nextYear = Calendar.Instance;
nextYear.Add (CalendarField.Year, 1);

var calendar = FindViewById (Resource.Id.calendar_view);
calendar.Init (new Date (), new Date (), nextYear.Time);

然后就可以用calendar.SelectedDate来得到所选择的日期。

实现细节

Square当时是如何想到写android-times-square这个小项目的可以看这里

Android上,用Java Calendar类(MonoDroid里有这个类的绑定)来计算日期。我们曾经考虑过用别的第三方库来实现,不过还是觉得让我们的库越小越好。在layout上,我们就自己写了个ListView:每行代表一个月,对于每个月再分别计算尺寸啥的,这样可以加快滚动速度。

下载

这里下载最新版本,然后以library project加到你的程序里。

软件许可

使用Apache 2.0许可。其实这倒是让我稍微补了一补课的地方。

Xamarin 2.0

之前几个礼拜就收到邀请参与private beta的测试,今天,Xamarin终于发布了他们移动跨平台工具的新版本:Xamarin 2.0。这里略微的介绍下我比较感兴趣的新功能。

  1. 新的IDE:Xamarin Studio 
    Xamarin Studio的前身是MonoDevelop,一款用于在Linux/MacOS/Windows下写C#应用程序的IDE。新版本主要重新设计了UI,之前时不时会有问题的代码完成也有了巨大的改进以及全局搜索等等。官方blog里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改进是怎么来的。

    Xamarin Studio
    Xamarin Studio
  2. 在Visual Studio里开发iOS应用
    以前,这也是可行的,但是需要很多的弯路要走,也不是很稳定。这次官方总算加入了这个功能。他们的办法是通过网络与另一台Mac来传输编译调试所需要的信息。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因为Visual Studio是套非常强大而且完善的IDE,而且也还有另外一个杀手锏:ReShaper,能极大地增加开发效率。
  3. 新的价格
    新的版本也带来价格的变化。这次加入了有app体积限制的免费版本,降低了独立开发者和企业级的价格。不过对我来说,独立开发者这一档没有Visual Studio支持还是蛮令人扫兴的,毕竟VS上有ReShaper这个神器。

    Xamarin Pricing
    Xamarin Pricing

别的改进还有很多,比如多了个组件商店,可以下载(有的收费)一些组件拿来直接用,避免时间浪费在重复造轮子上。这里有篇非常详细的上手体验介绍,感兴趣的可以去看。

关于跨平台开发,势必会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功能其实只是在不同环境/语言下的再实现,那这样的重复造轮子是否值得?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工具或者语言能简化这部分的开发过程?

答案是有的。比如像PhoneGap这样,用你最喜欢的框架写个适合移动设备的web app,然后用各平台自带的浏览器控件包装一下。这样的好处就是只需要写一个web app就能在各个平台上跑,效果也都一样,开发时间又短,但显而易见的主要问题就是性能不好、依赖于当前平台浏览器控件所能支持的系统API以及需要实时在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又有了类似像Titanium这类叫做hybrid app的新办法。就是提取出各个平台公共的UI控件以及API,再配合上web app,整合成一个app。好处就是相比之下性能会好一些,应用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后并不需要实时在线,但仍然运行起来不是很流畅,不能方便地调用系统API,所能提供的API也不全。

而Xamarin则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上述两种方案的首要问题就是一个移动应用是否真的必须在每个平台上的设计和操作一模一样?他们认为,不需要,每个平台都有其独特的UI,比如像他们CTO Miguel在MIX11会上所示范的:Mono UI

既然如此,那不如在UI层上使用各个平台原生的控件,而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则共用一套代码。这样既做到了拥抱各个平台原生UI的独特之处,又最大程度地共享代码加快开发效率。

此外,他们选择了C#这个非常强大又高效的语言,比如这些杀手级feature:LINQ, Lamda表达式,var匿名类型等(JAVA?!)。再通过P/Invoke实现每个平台上所有API的绑定。由于C#及其虚拟机CLI(Common Language Infrastructure,即.Net的核心部分)加入了ECMA标准,于是他们脱离微软自己实现了这些。当然也不用担心版权纠纷

那最后的性能到底如何呢?试试看像Bastion这样的游戏,或者iCircuit这样的跨平台应用,以及我最爱的云音乐软件Rdio就知道了。:)

所以,如果想要每个平台达到最好的用户体验又要最大程度地共享代码,Xamarin的这套移动开发平台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安装Rails出现”File ‘lib’ not found”的另一种解决办法

折腾了几个月,在Lion上安装Rails时总是在安装到riRDoc时总是会出现”File ‘lib’ not found”的问题。ri是一个离线的Ruby on Rails文档查询工具,而RDoc则是文档生成工具。所以在光写代码而且有网络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太大,但总是非常恼人,而且之前在Snow Leopard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尝试各种办法都不行:

  • 从Rails 3.0, 3.1一路安装各种版本过来。
  • 使用RVM重新安装Ruby 1.9.2好几遍。
  • 删除RVM,直接从源代码编译。
  • 升级、重装gem
  • Homebrew安装Ruby。
  • 独立安装ri和RDoc。
  • 重装Lion。

百思不得其解,特别每每看到安装Rails 3.0/3.1时说如果Ruby 1.9.2以上不用担心ri和RDoc的时候,心情就非常郁闷。

经过几个月的各种尝试,最后没想到安装Ruby 1.9.2-head版本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前一直是Ruby 1.9.2-p290 patch level的版本。